2025年二月二龙抬头昊本春季放生回顾:顺应天时 共护生机
龙抬头:蛰龙启蛰的文化密码
一直想在二月二龙抬头的当天放生,可是又要考虑周六日方便更多的朋友参加,故连续几年都没有如愿。今年的二月二是周六,心愿终于在2025年圆满!
2025年3月1日,农历二月初二“龙抬头”,珠江出海口海鸥岛畔的晨雾 裹着春寒,水面泛起的涟漪却已透出暖意。这场延续十六年的放生仪式,因与“春龙节”相遇更显殊胜。作为农耕文明的活态记忆,“龙抬头”承载着天人相感的古老智慧:此时北斗七星角宿初升,东方苍龙七宿显形于地平线,古人观天象而定农时,以“引龙出水”仪式祈雨润物,孩童剃头迎新,百姓食龙须面、咬春饼,皆是为唤醒沉睡的生机。在此日放归水族生灵,恰似为自然界的“龙脉”注入活水——既是对“春生夏长”天道的敬畏,亦是对“万物有灵”传统的续写。
昊本放生:十六载的变与不变
清晨六时,水产市场的铁门在晨光中吱呀开启。自2009年至今,昊本放生团队已从黄沙水产市场边上零散的桶装泥鳅放流,发展为覆盖珠江、东江、西江流域的系统生态行动。从三五知己参与,到上百个家庭齐心行动。
本次放生点选在番禺海鸥岛——此处为珠江出海口,为咸淡水交界处,面对莲花山望海观音像,远望狮子洋,放生的鱼苗既能得观音加持,又容易回归自由水域。88个家庭携幼扶老而来,有人驱车上百公里赴约,有人怀抱襁褓中的婴儿穿越晨雾而来,更多人将放生视作“家庭年度必修课”:肇庆的麦先生携女儿女婿孙女外孙齐齐参与,小孙女小心翼翼地把鱼苗端好,欣喜地把鱼苗放归海里;七旬的薛先生拄杖立于江岸,笑言“放走一尾鱼,心里轻三分”。
变化的不仅是规模,更是认知的深化:从前单纯以“救命”为念,而今更注重科学放流。团队提前半月与培育鱼苗的公司对接,选定好经检疫的本地鲩鱼鱼苗,其体型、基因皆适配海鸥岛水域生态。放生前,志愿者们持续为鱼苗供氧,提前准备好放生水槽,方便将鱼苗连同江水缓缓倾入江水,避免鱼苗受伤。这种对生命的敬畏。
仪式中的文化赓续
按照传统放生的形式, “伏以,悠悠三界,芸芸众生,大道有序,天地有情,……”,提前打表上书三界;在是日十点半,大家齐声念诵“简易放生仪式”,浑厚的唱诵声在江面荡开,大家的心念皆归于一处,祈愿国泰民安、所愿皆成。
放生环节更见文明演进:滑道助鱼苗入水,取代了塑料袋倾倒;放生前现场讲解“外来物种防控”,让“慈悲心”与“科学观”相映成趣。
放生从来不只是鱼的解脱。当久病的女士将鱼苗送入江水时,想起在病房默诵祈祷的日夜;程序员小彭说放生时的专注让他“暂时忘记KPI”;……这些瞬间印证着《礼记》所言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——当人卸下社会角色的铠甲,以最本真的生命形态与自然对话,某种超越功利的精神共同体便悄然生成。当放生从个人修行升维为文明传承,每一次弯腰放流的动作,都在续写中国人“参赞天地之化育”的集体记忆。
总结
本次春季放生,共有88个家庭积极参与。本次放生鱼苗费用明细:本次放流鱼苗2万元。收到善款22522.3元。上期结余善款2273元。故此,本次放生后,结余善款4795.3元。存留下次放生。
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,期待秋季,与更多清醒而温柔的力量相遇,再相约海鸥岛,让珠江永远流淌生生不息的希望。